为给辽宁省大学生搭建生命科学创新创业能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创新创业、多学科交叉和产学研合作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学生在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进行探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辽宁省教育厅决定举办2022第二届辽宁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 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辽宁省生物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辽宁省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理工大学)
二. 参赛对象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辽宁省在校本、专科生均可组队报名,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参赛队伍由1~2名指导老师和不超过5名学生组成(鼓励跨学科联合组队)。每位学生最多参加2个项目,且只能作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
三. 竞赛内容与方式
不设命题,学生自主立项,以生物、食品、医学、药学、农学、环境等围绕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开展自主性设计,寻找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属于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与实际应用均可。鼓励跨学科申报,欢迎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医学、环境等各学科各专业的同学参加竞赛。参赛项目要求未获得过国家级及以上奖励。根据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历程,竞赛分为三个组别,包括科学探究组、创新成果组和创业成果组:
1)科学探究组:在校大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社会需求等有机结合,通过大胆科学设想,设计出具有极强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思路,要求有详细的背景介绍、研究内容和实现方案,且能说明科学研究的可行性,没有和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均可参加。
2)创新成果组:参加该组项目为已完成项目,学生参加创新实验取得的成果,成果形式是发表格式的学术论文原文(已发表、未发表均可,不接受综述类论文、会议论文摘要以及少于2个页面的会议论文)、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授权、未授权均可,专利仅限科技发明类专利,不接受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参赛选手之一须为成果的前三贡献者。
3)创业成果组:参赛团队需提交一份详细的具有市场前景的生命科学相关技术、产品或服务的创业计划书,以及产品相关的专利证书、产品或样品图片;有无注册公司均可(若提供注册公司证明,但公司股东无参赛学生,证明无效);如为他人专利,需另附授权书。
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1)预赛阶段:参赛队伍根据竞赛要提交电子版申报书(附件1)和佐证材料,并将两部分材料合并为一个PDF文件再上传至竞赛平台。专家网评遴选出优秀项目后参加决赛。
(a)科学探究组提交材料包括:申报书含详细的与创意相关的国内外进展与项目创新性说明,以及证明项目创新性的研究思路和实现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并提交工作进展;佐证材料是中国知网CNKI查重报告。
(b)创新成果组提交材料包括:论文已经正式发表的佐证材料是指有杂志名称、卷号、期号、页码的正式发表PDF格式论文;论文已经被接收但还未正式发表的佐证材料是出版格式的论文全文和接收函;未发表论文的佐证材料是出版格式的论文全文和中国知网CNKI查重报告;发明专利的佐证材料是盖有专利局印章的专利证书全文;不接受综述类论文、会议论文摘要以及少于2个页面的会议论文。
(c)创业成果组提交材料包括:申报书含详细的创业计划,佐证材料含盖有专利局印章的专利证书全文、产品或样品图片,有效的公司营业执照、股东证明和营业额(公司营业执照、股东证明和营业额非必须;);如为他人专利,需另附授权书。
2)决赛阶段,参赛队除了要提交上述书面文档外,还要进行口头报告和现场答辩,由决赛评审委员会评选获奖等级。
四. 竞赛规则
五. 评审规则
预赛阶段为网络专家评审,根据项目研究方向匹配3-5位评审专家。初评结束后,将再安排2-3 位专家进行复审。决赛阶段进行口头报告和答辩,由决赛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预赛阶段评分标准与决赛阶段评委评分标准类似,只是将预赛阶段的团队合作与分工情况改成决赛阶段展示效果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详细评分标准见附件2。
六. 申诉、仲裁与竞赛结果公示
1.建立监督和仲裁委员会, 并设立投诉和撤销机制、奖项公示和举报制度。对竞赛过程进行监督,对于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2.申诉主体为参赛队所在学校领队老师。
3.申诉启动时,参赛队以该队组长及学校领队老师亲笔签字同意的书面报告的形式递交分赛区监督与仲裁委会员。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时间、涉及人员、申诉依据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非书面申诉不予受理。
七. 知识产权与安全
1. 参赛作品不得违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社会道德规范。竞赛项目书设及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和所在学校所有,其他个人或单位可用于教学或其他非盈利性的公益活动,但须注明出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相关作品用于盈利性的商业活动。竞赛内容可以在竞赛平台公示,如果有保密内容,建议不参赛。
2. 要求参加竞赛项目的所在学校负责项目内容真实性审查,不存在抄袭盗用现象,由承办单位对竞赛队伍进行抽查,如果出现抄袭盗用问题或纠纷,由参赛者和所在学校承担责任,举办方有权利取消参赛资格。
3. 竞赛结束后,所有数据第一时间交给秘书处保管,确保安全。
八. 奖项设置
1. 项目奖: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奖项数量根据最终提交有效项目数量确定。
九. 参赛费用
1. 本次竞赛不收取报名费。
2. 进入决赛的队伍在决赛期间的住宿费、差旅费自理。参赛作品相关费用均由各参赛队自行负责。
十. 竞赛时间
大赛分3个阶段:
十一. 管理与联系方式
1.参赛队伍将申报书和佐证材料发送至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
2.各参赛学校选派一名老师作为领队,负责与大赛组委会的日常联络。
3.大赛联系人
牟老师 13604282359
徐老师 13478968672